想念一位不凡的“教书匠”—杨福生先生

先生故去,已是第三个清明节。翻看先生留下的三箱手稿和书籍,感同面唔,不觉潸然!先生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“教书匠”,在这个春明景和的下午,忽然非常想念这位“教书匠”先生。

先生教书做学问的年代,书稿和讲义大部分是手写的。纸页虽已泛黄,但先生的蝇头小字,如他的思想一般缜密而灵动。十五年前博士刚毕业的时候,先生邀我一起写《独立分量分析的原理与应用》这本书。我记得先生几个月的功夫就拿出一叠书稿,让我帮着整理算例,很惊讶先生怎能如此高效。今天才从先生留下的几本笔记中,看到他如何从整理核心文献开始,一点一滴地梳理、思考、推演、重构,前后五年之久的写作历程。书稿中大段的公式推导一气呵成,毫不含糊,后面的注释评论常常不落俗套。系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经常在背后夸赞先生数学功底好,其实先生的勤勉和严谨更是了不得。做博士论文的时候,常去先生在蓝旗营七号楼的家里讨论课题,最深的印象是那间窄小的书房,书桌和地上堆满书籍和复印的文献,我们几乎是坐在纸堆里讨论。正因为功底扎实,而且勤勉严谨,先生写过几本很出名的教材,都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领域的抗鼎之作,出版社一再翻印。例如绿皮书《生物医学信号处理》,黄皮书《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》,红皮书《独立分量分析的原理与应用》等。先生是幽默风趣的,在这些手稿的边角,偶尔冒出几句评论:“这段数学太繁琐,应该有更简单的路子……”,“这一派的算法吹得厉害,实际不怎么管用……”,这些俏皮的评论自然不会出现在出版的书中,但读先生的书总有亲切如面的感觉。面对这些书稿,我才明白,先生是真正用心写书的人,你读到的是他头脑和心灵中真实而鲜活的东西,所以历久弥新。

2019-04-07 

For more details, please refer to 想念一位不凡的“教书匠”—杨福生先生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